時間:2025-04-01 文章來源:好想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點擊數:359
今年的大典,新增圣火采集、傳遞等元素
大典開始前,軒轅殿前黃色帷幕緩緩而上,燈光開啟,黃帝像啟幕。9時50分許,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禮開始。
大典共有九項儀程,分別為:盛世禮炮、敬獻花籃、凈手上香、共拜始祖、恭讀拜文、高唱頌歌、樂舞敬拜、祈福中華、天地人和。
在“盛世禮炮”環節,現場全體肅立,鳴炮21響。之后是“敬獻花籃”。“凈手上香”環節中,港澳臺各界知名人士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華人代表走到臺前,凈手上香。
“共拜始祖”環節,現場全體人員面向黃帝像,莊嚴肅立,滿懷崇敬之情行施拜禮,深深三鞠躬。“恭讀拜文”環節中,“赫赫始祖,軒轅黃帝,文明啟祥,萬古流芳……”主拜人登上拜祖臺,以中華海內外炎黃兒女之名,肅拜恭祀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。
“高唱頌歌”環節,來自香港地區的莫華倫、澳門地區的龍紫嵐和臺灣地區的顏人中以及海外華人代表王蓓蓓,和內地的學生們齊唱《黃帝頌》,同心證同根(如圖)。
“樂舞敬拜”環節,舞者化身中國古代傳說中羽人的形象,輕盈如羽,手臂翩躚,腳步躍動,仿若遨游長空。
“祈福中華”環節中,拜祖臺上,一幅波濤壯闊的黃河畫卷徐徐展開。各界優秀中華兒女代表在畫卷上蓋印和乙巳紀年印,以黃河為證,祝福國家安泰、海宇寧謐。
“天地人和”環節,和平鴿振翅高飛,穿越云霄,遙寄愿景。9名各界代表借由圣火臺點燃手中的火炬,執炬相承,薪火長燃。
在熱烈祥和的氣氛中,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禮告成。
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今年的拜祖大典,其中一大亮點是,典禮新引入圣火采集、點燃、傳遞的表達元素,彰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、生生不息的奮進精神。同時,提升入場儀式的組織形式,體現五湖四海的中華兒女回家拜祖的莊重虔誠之情。優化高唱頌歌、樂舞敬拜、祈福中華、天地人和等儀程的具體呈現,增強大典的儀式感、感染力和文化承載力。
在“高唱頌歌”環節,56個身穿不同民族服飾的孩子,在黃帝雕像前“高唱頌歌”。這些孩子全都來自新鄭市軒轅小學,而該小學已是連續多年參加拜祖大典。該校副校長趙靜表示,56個孩子是通過層層選拔出來的,為了能把最好的狀態呈現給全球華人,他們已排練了十幾天。
在活動現場,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也采訪到了部分嘉賓,來看看他們有哪些感受吧!
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明珠
第一次參加拜祖大典,拜祖是對祖先的一種尊重
當天,董明珠出現在拜祖大典現場,吸引了不少嘉賓的目光。她說,是第一次參加黃帝故里拜祖大典,覺得非常有意義。拜祖大典,是對祖先的一種尊重,讓我們牢記自己是炎黃子孫。
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石聚彬
黃帝故里肩負發掘、傳承黃帝文化與精神的使命
我多次參加“三月三,黃帝故里拜祖大典”活動。今年的拜祖大典,氛圍更濃。拜祖,是凝聚全球華人的一種重要形式,讓全球華人認識到“同族同源,血脈相連”。
河南黃帝故里,好想你!作為新鄭本土拜祖大典活動的參與者,黃帝文化的傳承者,一名本土企業家,黃帝故里能夠迎來全球華人來到河南老家尋根拜祖,我心里十分激動。其實,黃帝故里這個地方,一直在發掘著、傳承著、發揚著黃帝文化與精神。比如說,黃帝不斷地創新,使中華民族逐漸走向文明;再比如《黃帝內經》,它能讓人類有一個美好的生活,有一個健康的體魄,讓我們去更好地享受生活、創造生活。
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溫鐵軍
黃帝文化是融合文化
黃帝文化發源于新鄭一帶,但黃帝文化如何從新鄭出發,如何影響到周邊地區,這仍需要多方進行深入探討。
當生產力達到一定程度,產出的產品會產生一定的剩余,如何將剩余產品與周邊地區、部落進行交換,就需要用到一定的物質載體;而由于這種互通有無,形成了因交流傳播而產生的多部落集合。“所以說,軒轅黃帝作為人文共祖,是指在整個平原地帶生存的多種農耕文化的聚落,最終形成了一個早期國家形態。”在溫鐵軍看來,這種國家形態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圍墻,更多是一種政治文化形態。
相比于因氣候變化而南下的雅利安部族,黃帝文化是融合文化,“我們承載的是融合,是農業的剩余形成的大家之間的交換。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側面印證了兩種文化在根上是很難達成統一,因此所謂的“西方普世價值”也無法“變成一個體系”。
中美商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張福明
用演講比賽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
我已來過河南多次,但每次都有新的變化。其實,華僑華人都很重視祭拜先祖,不只清明節,平常大家一有空就會去祭拜。
我在海外連續舉辦了五年以“我是炎黃子孫”為主題的演講比賽,很多都是“僑二代”,最小參與者年齡才五歲。不少參賽者的中文,比我們這些老華僑都要好,參賽者大多是在國外長大,但是很多選擇的演講話題,意義也非常深遠,主要是通過這種形式,讓小孩子來傳承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。
雖然國外的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存在一些差距,但今年的舊金山拜祖活動,我們也請到了外國人來表演,來唱友誼之歌。未來,我們還要多做些工作,邀請更多一些的外籍華人或者是外國人來參與,慢慢地讓更多人喜歡上中華文化。
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王慶國
沒有《黃帝內經》就沒有中醫
王慶國說,“我關注這個活動很久了,拜祖大典聲勢非常宏大,我覺得意義也是非凡的。我們中醫更是對軒轅黃帝感情深厚”。
王慶國告訴記者,黃帝一生所做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中醫,“《黃帝內經》是整個中醫學術的奠基之作,正因有了它,中醫才得以逐漸完善,才能夠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、繁衍、昌盛、壯大提供最重要的衛生方面的保障。”
王慶國認為,現代科學的發展與傳統中醫有著本質的“相似性”,“我們的先民在沒有精細儀器的情況下,借助人類對宏觀的觀察以及親身的實踐,來總結經驗、形成規律,繼而把它形成理論。這一點,其實和現在的‘大數據’非常的相似,而我們中醫就是從這個過程當中慢慢發展起來的。”因此,王慶國認為中醫界對軒轅黃帝的祭拜有更深層次的含義。